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 半途效应——大目标、小步子,谨防中途的放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公元前490年9月12日,雅典人和波斯人在距离雅典42.195公里的马拉松海边展开了激战。就像所有故事都会以正义最终战胜邪恶收场一样,雅典人作为正义的一方最终获得了这场反击战的胜利。

    希望故乡人民能够尽快得知获胜的消息,雅典军队的统帅挑选出身边一位名叫费迪皮尔斯的年轻人回去报信。随着交通越来越便捷,尽管从马拉松到雅典的距离在现在看起来不值一提,但在当时的情形下,这四十几公里的路程真的可以称作为遥远。费迪皮尔斯只能一路奔跑回去,尽管他确实是在长跑方面颇有天赋,但当跑到雅典时,他已经是筋疲力竭。“我们胜利了!”当他把消息告知雅典的百姓之后,他便倒地,从此再未站起。

    为了纪念费迪皮尔斯,也为了纪念这场被称作“马拉松之战”的自卫反击战,1896年在雅典举办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马拉松就已经被正是纳入进比赛项目之中,而42.195公里也被界定为了马拉松这一比赛项目的长度。

    或许喜欢看马拉松的人并不多,从场面上来讲,这项运动确实不够吸引人。它既不像橄榄球、篮球那样充满着身体上的激烈对抗,也不像台球、高尔夫球那样绅士高雅。但懂的马拉松这项运动的人却时常能从比赛中看出我们普通观众看不出来的独特滋味。马拉松比拼的是耐力和意志,那些在这个项目上有着辉煌成绩的运动员往往不仅比别人更懂得控制呼吸频率、调整步伐大小和摆臂幅度,同时也有着超出常人的忍耐力和意志力。

    刚刚接触马拉松这项运动的马拉松爱好者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扰,他们总是感觉在跑到全程的一半时身体最为疲劳。如果他们能够咬紧牙关并合理地对呼吸、步伐、摆臂等方面进行调整,他们是有能力成功地跑完整个赛程的。对与他们来说,中途往往就成为了能否跑完全程的分水岭。

    心理学家受到这一现象的启发并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事实表明,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或为某个事情进行努力时,终止多发生在进行到一半或一半的附近。也就是说,某个行为进行到一半或一半的附近时,人们经常会选择放弃,而这个中点也是人某个行为能否坚持到底的最脆弱的活跃区域。这也正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半途效应”的含义。

    “半途效应”会对一个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但是却只有极少人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相对开头、结尾而言,中间的部分往往有着至少相同的重要性。

    可在进行行为矫正时,中间的部分却又最为经常地被大多数人忽略。很多人都有着吸烟的习惯,那些长达数十年烟龄的人的身体已经严重地被香烟中的各种有害物质所侵害,“系统脱敏”是帮助这类人的最好方法。“半途效应”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最令心理治疗师头痛不已,尽管这类人在开始时能够严格执行心理治疗师下达的命令,但随着整个计划的推进,久而久之,他们就变得涣散起来。尤其是在戒烟行动进行到一半时,他们往往会发生决定放弃整个计划,重新走回烟不离手的老路。

    怎样才能战胜“半途效应”使得我们的行为矫正顺利进行到底?半途而废就是在如此频繁地发生着,尽管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只有从开始到结束都全力以赴,一个人才有可能完成一件艰难的任务、一个使命。心理学家向我们提出了所谓“大目标、小步子”的建议。

    我们在进行行为矫正时,尤其是那种自发的、没有人督促的行为矫正,一定要本着“大目标、小步子”的原则。每一个大的目标都可以被我们人为地分解成多个小目标,这些小目标在实行起来并不会那么困难,这使得我们的“战线”不会被拉得过长,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会有所收获。多个小目标实现之后,大目标的实现自然而然地变得指日可待了。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帮助我们免受“半途效应”的侵扰的方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