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悟道心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992年春,在西安召开了“老子思想研讨会”。www.Pinwenba.com王力平老师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初论老子之道与世界观》。此论文编入《老子与中华文明》一书,1993年10月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文2009年由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6期发表。

    一、原文

    初论老子之道与世界观

    (一)

    老子是世界极少的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哲学的研究,国内外甚为重视,成果累累。国际一些著名的思想家认为,古老的东方文化和现代科学互相补充,具有优美的平行性。有很多科学家、哲学家、社会有志之士正叩击着这古老东方文化的大门,从中寻求开启宇宙的钥匙,挖掘智慧的宝藏。可在国内,特别是在科技界,关于老子学说的研究,相对说来,反不如国外那样高度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对我国固有的古老的东方文化的研究,应当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

    老子所著《五千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最有智慧的学说。老子是最先发现“道”的人。他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世界哲学史上,很少有人能达到老子的境界。许多著名思想家到现象界就止步了,只知道相对而不能了解绝对。老子则用他特有的智慧不怕艰难向高峰攀升,最终达到了宇宙的本体——“道”。

    (二)

    老子的道是什么?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又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曰大”。可见老子之“道”是不可以用言语和文字来表达的,道不可名,不可说。

    老子发现“道”最大的功劳,在于他超出天地万物之外,抽象出一个道。这个道的性质是无声无象,无形无质,既不受任何具体事物束缚而独立存在,又周行天地万物之中,生于天地万物之先,复统御天地万物始终。道不可言,然而为了能对它有所理解,又不能不对它加以描述。我们怎样去描述这个道呢?我们把“道”分成三层四种状态。

    我们就宇宙形质而论,分为三类或三层、四种状态:

    “无形无质”

    “无形无质”为上层即最高层次,最高状态,老子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第十四章)

    老子这一章里对“道”的描述,我们称为“无形无质”。对此可作如下引申的理解:

    1.人们用感觉器官和各种方法没有发现的、而在这个世界中固有的物质和境界。

    2.一种由物质转变为非物质与无物质的能力和能量。如:自从发明了原子能,事实证明了物质可以转变为非物质的能,那么,我们设想,能不能由能力、能量转变为物质呢?能不能用日光(日光是能力)造成物质,能不能用地球、月球、日球的自转、公转、位能来造成物质呢?

    3.一种思维、精神所创立的境界。

    4.宇宙的空的空间,无用而有用之地。宇宙和物质中的空的空间,是大有可为之地。

    “有形无质”与“有质无形”

    “有形无质”与“有质无形”同在中层。这种存在状态有阴阳的区别。老子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老子这一章里所描述的道,我们称为“有形无质”与“有质无形”的两种状态。

    1.人们用感觉器官和种种方法发现了物质的存在,但说不出道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物质和境界。

    2.人们发现了物质存在,但结构不完整,不成形,而名不可定。

    3.人们发现在宇宙中有形而无质的物质和境界。如:思维,思想,温度,日光,地球、月球和日球的自转、公转的轨道和规律。

    4.人们发现有物质在人体内外、在物质内外、在宇宙内外运行着,而看不见、摸不着,有物而无象的物质和境界。

    5.人们努力探究前人没有发现的新物质和新境界。

    “有形有质”

    “有形有质”为下层。这是常人所说的万物世界。老子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老子这一章里所描述的道,我们称为“有形有质”的状态。

    1.在这个世界中,人们用感觉器官和各种方法能把握住的物质和境界。

    2.在这个世界中,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和境界。

    3.人们用思维、精神所创立,而又能以物质的手段达到的状态和境界。

    图式不仅给出了宇宙存在的三层次,还说明了三层次四种形式存在的相互关系及运行路线,这就是“无形无质”一分为二,生出“有形无质”和“有质无形”两种状态。“有形无质”和“有质无形”两种状态相互生化于阴阳二气,相配于五行,而生成万物——“有形有质”的世界。

    “有形有质”的万物,再经过气的分化,生化而成“有形无质”和“有质无形”的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再升华为“无形无质”的状态。这样运行转动一周,周而复始。统御这生天、生地、生万物的法律就是“道”。老子说:“道生一(气),一生二(阴阳),二生三(物),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说明,气是万物的能源。可以说在这个世界里最大的能源是“气”。宇宙中无氣万物不生,无炁万物不运,无氮万物不定。

    氣——宇宙中无人类就有这个气,先天之气。

    炁——运行在物质内部之气。

    氮——物质向外放射、排出之气。

    “道”这么奥妙,怎么能用语言来表达呢?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无”“有”又是指“道”的运动方向。“道”由“有形有质”向“无形无质”运动,又由“无形无质”向“有形有质”运动。这样周行复始,有规律不等量、难以预定地在运动着。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三)

    我们用图解说明了老子“道”的升华过程和运动方向,把这一过程分成了三层次四种状态。老子又说:“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由老子这一论述,可以把宇宙分为“三界”,使它同三层次四种状态相对应。

    “三界”总论为道大。

    这“三界”的存在形式和状态,一层高于一层,是老子对万物(包括人类)从精神、思维、思想、品格、人格、性格上的一个划分,它同上图三层次四种存在形式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人的完整的存在应该是从“下三界”上升到“上三界”,再由“上三界”回到“下三界”,这样周而复始的变化而不断地求得新生。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把人生存和发展的方式,意义和归向说清楚了。

    现在我们就人的思维而论“三界”。

    下三界:人、事、物

    人用“下三界”中的思维看世界,这很好理解。这是我们常人所熟知的普通存在,它是与一般哲学相对应的概念。“下三界”中的人,强调被看事物的客观存在,看物的人是被动的,看到的东西他承认,看不到的东西他不承认其存在,这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是对“下三界”存在的物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它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缺点是“下三界”人的感觉器官是有局限性的,它们有固定的捕捉区间,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