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楚文化的胜利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我们发现了残存于地下的各种乐器、帛画、壁画、漆画,并将其保存完好。www.Pinwenba.com这些物体一旦受损,我们便痛心疾首。发掘和保护文物,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无情的地方在于,这些东西将会逝去,永远地逝去。就像我们再也找不到一座楚国房屋,就像我们难以发现楚国先民用土、革、木、丝制作的艺术品,而只能通过文献的只言片语去揣摩一样。

    然而,“硬的没了,软的却在”。一种文化最根本的存在形式,常常不是器物载体的保存与不断复制,也不在于它所相关的体制与疆域的不变与延续,而在于它那无形无声并不占有空间的精神因子是否还活在人间。只要它能不断地参与后世的文化创造,它也就有了生命,也就不朽。

    “风流”、“浪漫”、“潇洒”这些词汇与楚人有不解之缘。楚人喜欢用“风”这个词,在相关诗文中随处可见让人恍兮惚兮或者云天雾地、回肠荡气的文句。比如庄子有“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屈原有“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连不通文墨的刘邦也以“大风起兮”咏志抒怀,由此可见一斑。风无形,然而它可以附着于任何有形。在这里,我们不妨将其看作精神因子。

    两位李先生讲的就是这种楚文化的精神因子,讲的就是楚国灭亡之后楚文化的生命延续。所节选的两段文章主要谈到了汉代,汉以后的论述留给你,比如说楚风与唐代文化。你能继续往下谈吗?你能举例谈谈楚人的“浪漫主义”对后世某某人(比如李白)的影响吗?

    李长之

    按照我们的考证,司马迁应该生在公元前一三五年,这就是汉武帝建元六年。这时离汉朝的初立(公元前二〇六年)只有七十多年的光景,一切政治或文化上的规模还没有十分成为定型,所以司马迁也可以说多少还能够呼吸着“先秦”的学术精神或者气息的。许多大师的流风余韵应该对司马迁并不生疏,而活得较为老寿的人物像伏生、申公,更几乎年代和司马迁相接。伏生是秦博士,申公曾见过汉高祖,这恰是可以传递先秦的文化的人,和他们同年辈的人也一定还不在少。——这样便可以想象司马迁和先秦的精神之衔接了。

    不过我们大可注意的是,汉的文化并不接自周、秦,而是接自楚,还有齐。原来就政治上说,打倒暴秦的是汉;但就文化上说,得到胜利的乃是楚。这一点必须详加说明,然后才能了解司马迁的先驱实在是屈原。

    不错,在公元前二九七年,楚怀王被囚于秦而死,但后来过了九十年左右项羽起来反抗秦,依然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立为“楚怀王”,才能号召。可见楚的势力——精神上的势力——之大了。当时陈涉起事也称为张楚,张楚就是张大楚国。楚国爱国的诗人屈原虽然在郢都被破(公元前二七九年)后不久就自杀了,可是从另一方面说,就正是像表现在屈原身上的楚人爱国的情绪似的,推翻了暴秦,报了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假若当作一种象征的意义看,是应验了!

    就精神上看,楚实在是直接继续秦而统治着的,汉不过是一个执行上的傀儡而已。我们试举几件事情看:

    第一,语言,汉代承袭着楚的浯言。例如当时称公即是楚语,而司马迁为太史令又称太史公者,也是因楚语而然。(据朱希祖说,见其《中国史学通论》)当时有所谓楚声,可知楚语有很大的势力。

    节选自《司马迁人格与风格》,三联书店1984年版。李长之(1910-1978),山东利津人。著有《司马迁人格与风格》等。

    第二,风俗习惯,有许多是得自楚的。例如中国古代是尚右的,楚人却尚左,后来中国人也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