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绪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本教材的编写以现代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观为指导思想,针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了内容应用型、技能型的特点;在吸收和借鉴传统教材编写模式的基础上,将本学科的实用方法技术和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编入其中;结合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内容,穿插案例导入分析;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护理为主线,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全书编写过程中遵循教材“三基、五性”的原则,即把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点内容,又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向读者介绍了与护理专业和临床护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注重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护理专业的融合,在体系编排和内容选择上,力求系统、科学,注重章节间的逻辑联系。全书共分九章,归纳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介绍心理健康及相关知识、心理应激的过程以及危机干预、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作用;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临床护理心理的具体实践,包括临床心理评估的方法及心理测验法,介绍了护理人员的角色人格特点及职业心理素质;第四部分主要介绍病人角色、病人的心理需要及不同年龄段病人的心理护理以及采取有效方法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心理学实践内容。

    编者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护理心理的相关书籍和资料,也借鉴了大量专家、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同时也得到编者单位和同仁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谢意。

    虽然各位编者为本教材的编写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鉴于知识水平及编写经验有限,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热忱地希望同行专家及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12年6月

    学习目标

    掌握:心理学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

    熟悉: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国内外护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恩格斯把它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眼睛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人的耳朵可以聆听旋律优美的乐曲,人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主要是因为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具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众所周知,很多动物,特别是较为高级的动物都有简单的情绪反应,都能够学习一些新的东西,但只有人类才具有意识,才具有主动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总之,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知识,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和人的心理分不开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已进入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阶段,护理心理学知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学的重要内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理解病人的心理,如何认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帮助病人解除痛苦,恢复健康和社会功能,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护理心理学概述

    一、护理心理学的概念

    护理心理学(nursing psychology)是研究护士和护理对象在护理情境下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既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又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和掌握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

    (一)注重护士与护理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护理心理学研究对象包括病人、亚健康状态的人和健康人,即护理心理学既要研究在护理情境下“病人”个体心理活动规律,又要了解“护士”本身的心理活动规律。

    (二)重视护理情境的作用

    护理情境的作用指不同护理情境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不同的护理情境对护士和护理对象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急诊病人救治的情境,若十分恐慌的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救治,紧张的情绪就会缓解,产生良好的心理活动,有利于疾病康复;反之,若病人面对杂乱无序的环境及惊慌失措的护士,他原本高度的紧张则会加剧,产生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的心理活动。

    (三)护士和护理对象内在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相同护理情境下,个体可因心理因素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如面对癌症,保持乐观、开朗、坚强心态的个体与悲观、忧郁、失望的个体,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不同个性的护士在对相同疾病病人护理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从而影响护理质量。因此,个体内在心理因素在特定情境中对自身心理活动具有决定性影响。

    二、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包括患有各种躯体、心理疾病的病人和受到潜在危险因素威胁的健康人,也包括护理过程中护士的心理反应和心理保健问题。

    (一)护理对象

    1.病人 研究病人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研究人格、不良行为方式、环境等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疾病阶段、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病人的心理特点。

    2.亚健康状态的人 研究健康状况受到潜在危险因素威胁的亚健康状态的人,如人格因素、情绪因素、社会因素等潜在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3.健康人 研究正常心理活动、健康的行为方式、应激的应对方式等对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作用及干预策略。

    研究和掌握护理对象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不仅有助于护士与其护理对象相互了解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也有助于护士根据护理对象的个体差异、疾病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措施,促进疾病康复或维护健康。

    (二)护士

    研究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如护士每天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紧张的工作环境及护理差错事故等问题,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问题以期促进护理工作者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维持稳定、协调的心态也是护理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三、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运用于临床护理,指导护士根据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做好心理护理。

    (一)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

    心理因素如个性、情绪、心理社会应激、社会支持等,都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疾病,心理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不同。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认识和研究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有利于从整体上理解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治疗和预防疾病。

    (二)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社会地位病人的心理需要及对疾病的心理承受程度都不同,表现的心理反应也会有所差异。研究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和特殊的心理表现,是护理心理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研究心理评估的理论和技术

    心理评估能有效地帮助护士了解护理对象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特点,对于其心理反应可以用各种定量化的工具来进行评定,以便客观地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治疗效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且心理评估是护理心理科研中进行资料收集的必要手段。

    (四)研究护士的职业素养及培养

    护理工作是一门特殊的职业,要求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对病人要有同情心,工作中要有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同时具有人际沟通及社会适应能力。如何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护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是护理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的发展

    护理心理学历史非常短暂,其发展与临床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教育体系的改革密切相关,其形成与发展状况,对学科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国外护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强调心身统一的整体护理观

    新的医学模式进一步强化了以病人为中心或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把疾病与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把生物学的病人与社会学、心理学的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把病人与社会及其生存的整个外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把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注重对人的研究,认识到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因素对人的健康与转归的影响,以最大程度帮助病人达到心身平衡。

    (二)心理学知识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联系

    为了提高护理专业人员适应护理领域重大转变的能力,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护理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特别强调护士应具备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课程中增加心理学课程的学时,增加心理学实训内容,实训中重点强化护理的沟通技能训练。如美国护理本科开设心理学年均近百学时,课程内容涉及心理健康、治疗性沟通、心理问题评估、心理护理实践等,培训中特别强调护患关系及治疗性沟通对病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及护士的沟通技能训练。

    (三)心理疗法与临床护理融会贯通

    将心理疗法用于护理实践,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护理心理学通过研究个性化护理、程序化护理、文化护理或宗教护理,并结合心理疗法,如音乐疗法、松弛训练法、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等运用于临床心理护理实践中,解决病人心理、生理和社会上的问题。

    (四)开展量性和质性研究

    量性研究是国外护理心理学常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运用量性研究揭示病人和护士自身的心理特点、心理干预策略和心理护理效果,其目的是预测和控制适合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心理护理效果评价。此外,质性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心理护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其研究方法是以参与观察、无结构访谈或深度访谈来收集病人资料;强调研究过程中护士的自身体验,以文字描述为主。这些研究的开展有助于护理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提高了护理心理学的科学性和实践价值,对学科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护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学科发展日趋成熟和完善

    护理心理学列入我国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先后在大专、本科、中专等专业教学中展开,由最初的知识讲座很快过渡为系统讲授的必修课程。1991年出版发行的高校医药卫生类教材《医学心理学》,将护理心理学归为医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1995年11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护理心理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护理心理学领域有了国内最高层次的学术机构,这标志着我国护理心理学的学科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从我国成立护理心理专业委员会至今,学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得益于护理学科的整体发展、人类健康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学科同仁不遗余力的奋斗。

    (二)专业教学范围有所拓展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20世纪末我国广泛兴起的继续教育,也促使护理心理学进一步拓展其教学受众。此前未受过系统培训的临床一线护士,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掌握了护理心理学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将其应用于临床专业实践。但因我国各院校教材、学时、教学计划及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差异较大,护理心理学教学有待形成统一的要求和规范标准。

    (三)科研实践活动不断深入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探索病人心理活动共性规律和个性特征的各类研究设计取代了过去千篇一律的经验总结。发表在国家刊物上的前瞻性研究成果逐渐增多,1980年第一届医学心理学学术年会参与交流的护理心理学论文仅有2~3篇,到之后此类论文数量连年成倍递增。国内各类专业期刊及学术会议汇编录用的护理心理学论文已逾万篇,其中临床心理评估与评价工具的研发是目前护理心理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心理评定量表在心理护理评估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使心理护理临床工作和理论研究更具有科学性。

    第三节 护理心理学相关理论及重要心理学派别

    一、护理心理学相关理论

    (一)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humanistic theory)于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之一,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和罗杰斯(c.r.rogers,1902—1987)。人本主义强调个体自由意识、责任和自我实现,反对精神分析的潜意识决定论,因为精神分析学说把人看成本能的牺牲品,将人性与社会文化对立起来。人本主义认为,人是具有潜能和成长着的个体,主张关心人的价值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及社会文明有积极作用的问题。因此,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性持乐观看法,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因而主张改善环境以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以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故又被称为自我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的兴起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该理论认为:1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但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成为激励工具;3当人的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2.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罗杰斯认为,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开始慢慢地把“我”与“非我”区分开来。当自我概念形成以后,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开始激活,在自我实现这一动力的驱使下,儿童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并积累大量经验。通过机体自动估价过程,有些经验会使他感到满足、愉快,有些则相反;满足、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寻求保持、再现,不满足、不愉快的经验会促使儿童回避。在孩子寻求积极的经验中,有一种是受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受到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罗杰斯把这两种体验称为“正向关怀需求”,但儿童这种“正向关怀需求”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而他人(包括父母)是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所以说他人的关怀与尊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儿童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渐渐地,儿童被迫放弃按自身机体评价过程去评价经验,变成用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的价值规范去评价经验,这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