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半夜辞官山涛的乱世生存之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旦有这样的心思,那权利的欲望就会急剧膨胀。

    这不,在正始九年三月的时候,即公元248年,曹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没人敢惹他,就做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当时,有一个太监名叫张当,为了讨好曹爽——他知道曹爽喜欢跟宫女搞,于是,就把刚招进来的是来宫女悄悄的送给了曹爽。张当真够大胆的,要知道,这十来个宫女原本是属于先帝曹叡的。一个小小的太监居然如此胆大妄为,可想而知,当时的皇帝有多么的窝囊。曹爽见张当如此有心的为自己送宫女来供他享用,更是得意忘形。不仅如此,曹爽还用手中的权利,想谋害皇上。但是,他又担心有人会阻碍他。担心谁呢?司马懿。

    司马懿不是说他病重在床,不能朝政了吗?曹爽心里其实也不大相信,为了探听虚实,他就让河南尹的李胜去探听虚实。当然,名义上是说拜访司马懿。司马懿是什么人啊!他岂能不知这其中的玄妙。于是,司马懿有开始“演戏”了,演得真是出神入化,入木三分啊!要是放到现在,准能拿个什么金马奖影帝之类的。李胜一看,这司马懿真的是病得不轻,估计时日也不久了。李胜回去后,就把当时的情形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曹爽。曹爽听后,哈哈大笑,从此不再对司马懿有任何防备。

    曹爽不再防备司马懿,司马懿可没闲着。他私底下早就在做准备了,只要时机一成熟,他就要反戈一击了。那么,司马懿都做了哪些准备呢?在这里,我做一下简单的归纳,主要有以下三点:

    1、枪杆子要硬。这事主要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在弄。当时,司马师统领着禁卫军,在司马懿的授意下,还养募了一支超厉害的“敢死队”,大概有3000多人的样子。只要一出击,那边是雷霆万钧,势不可挡。禁卫军+敢死队,枪杆子够硬,只要曹爽离开京城腹地,那他就有去无回。

    2、广结人脉,笼络曹魏老臣,做到名正言顺。比如,当时的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太仆王观等曹魏老臣,他们就对曹爽不满。这些人都是为高权重,颇有声望。司马懿笼络他们。可以说是好处多多。一方面,取得他们道义的支持。另一方面,必要时还可以利用手中的兵权帮助自己。真是一举双得。

    3、广发舆论,安抚人心。这一点应该是第二点的延伸。在司马懿的策划下,当时京城里时常有人在传诵“何邓丁,乱京城”的话。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何邓丁,即曹爽的亲信何晏、邓凡飏、丁谧。这三个人都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却成为了曹爽的幕僚,做了很多坏事,为很多人不耻。司马懿这样散步“何邓丁,乱京城”顺应民意。

    到了正始十年的元月六日,即公元249年,司马懿等待了很就的机会终于来了。原来,这一天曹爽一干人等与18岁的皇帝曹芳一起去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曹叡的坟墓祭祀。去高平陵就必须要出洛阳城。因为,高平陵距洛阳城南90里处。其实,曹爽的这个举动真的挺危险,只不过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但当时有人意识到了,并提醒了曹爽。这个人就是桓范,桓范说你们这样“全家“出动,万一发生政变该如何应对?何不留一人在城中,掌控着禁军,一旦有人关闭城门,发动政变,也好里外接应啊!曹爽哈哈大笑,谁人敢这般造次,不想活了?

    还真有人敢这样造次,人家司马懿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如今,你曹爽“全家”出动,司马懿岂能放过这样的机会?于是,司马懿也不再病了,精神饱满得很,从床上一跃而起,按照他蓄谋已久的计划,以迅雷掩耳之势——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掌控了京城,控制了局面。把曹爽一流逼得走投无路。而曹爽交出兵权后,也并没有得到好下场。司马懿将他的快、狠、准发挥得淋漓尽致,曹爽一流3000多人,无一幸免,全部脑袋搬家。真实一场血腥的大屠杀啊!说道这里,我们真的不得不佩服山涛的远见之明,他抽身得早啊!否则,他的脑袋也没了。

    高平陵之变后,曹魏大权旁落。名义上是曹氏的天下,实际上实权已经被司马氏掌控了。那个皇帝,不过是一个摆设而已,随时都有可能被撤掉。如此一来,竹林七贤就处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山涛的命运走向。

    嘉平四年,即公元252年。这时的司马懿早死了,掌权的是他的儿子。第一个进入司马师幕府的是竹林七贤中的阮籍。这里不再多说。阮籍入司马师幕府后不久,山涛便主动投靠了司马师。“与宣穆后有中表亲,是以见景帝”。(《晋书·山涛传》)宣穆后就是张春华,山涛以“有中表亲”的身份去见景帝,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他是主动去求见的。大家可能会感到费解,以前山涛不是辞官都来不及,如今怎么主动投靠司马师了呢?

    其实,这时的山涛是不做官也不行了。一方面,曹爽的势力几乎荡然无存,现在是司马氏权倾朝野,甚至可以说就是司马氏的天下。司马氏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肯定要大肆收拾那些不愿意依附自己的人。另一方面,司马氏也再大肆搜罗名人异士。对于前者,司马氏采取的是“要你的命”。比如,手握重兵,官至三公的王凌就死于非命。据说,王凌曾把司马懿给吓死。当然,这多半是传说。总之,司马懿把王凌给逼的服毒自杀。之后,73岁的司马懿就梦见王凌向他索命,不久便一命归西。对于后者,司马氏采取“大棒加萝卜”的策略,你不加入我名下为我效力都不行。比如,李喜就迫于压力,主动投靠了司马氏。这个李喜很有才干,名气也比较大。早在司马懿活着的时候,就曾想拉拢他,为其效力。但李喜坚决不同意。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掌权。这个时候,司马氏想到了李喜,想让任命他为从事中郎。这一次,李喜很痛快,很快就去上任了。司马氏就问他,说当年我父亲在的时候,怎么请你都不去。如今怎么我一召你,你就来了。李喜的回答很精彩。他说当年令尊召我,那是礼贤下士,我是以礼退之。现在明公你召我,那是以法而办,我若不来,我害怕被你法办。司马氏一听,也就没说什么。但心里却得意得很。如此一来,你说,像山涛这样曾经海在曹爽集团不可一世的时候做过官——严重的说来,还是一个站错过队的人,再加上,他还跟司马氏有着复杂渊源的人,他还能继续隐居吗?这是一点。

    另外一点。别忘了,山涛自己也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之人。此时的山涛已经48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山涛耗不起了,如今是司马氏的天下,以山涛的卓越远见,他不可能分析不出曹马之争最后的赢家就是司马氏,甚至他也清楚会以司马氏篡权而改朝换代。因此,山涛思前想后,觉得自己应该主动投靠司马师,方为良策。事实证明,山涛的这一做法是正确的,而他也因此而得到善终。

    没过多久,司马师就命令司隶校尉察举山涛为秀才。当然,这是司马氏使用的一个手段,他知道山涛的才华,先给一个秀才的身份,后面才好更快的给予重任。果然,没过多久,山涛就被任命为郎中,之后可谓是步步顺利又快速,成为司马氏集团中的重要人物。直到司马昭上台,山涛依然被重用。先是到河北邯郸的赵国郡做了赵国相,赵国相做了一段时间后,山涛接到新的任命,为尚书吏部郎,为六品官。虽未六品,但是这个官有实权,主要负责官吏的选拔,人事的任免以及调动。山涛任职期间,自然是尽心尽力,取得的政绩也是很不错的。

    看来,如今的山涛是走上路了,一切都很让他满意。然而,山涛想也没想到,在他顺风顺水的时候,曾经“契若金兰”的兄弟嵇康竟然跟他绝交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3

    甘露五年的六月,即公元260年,15岁的曹奂即位,曹奂就是魏元帝,而这一年,年号也更换了,为景元。曹奂做皇帝的时间不长,因为在五年后,政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曹魏政权已经日落西山,再也没有东山可起得机会了。

    就在曹髦被杀(限于篇幅,不再累述,只做简单交代:曹髦于甘露五年的五月被太子舍人成济刺死。据说,曹髦死得很惨,成济将长矛一枪从胸口刺穿到后背,可谓是凶狠至极)后不久,山涛收到了一封让他相当震惊的信。原来,写这封信的不是别人,正是嵇康。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嵇康绝交山涛。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山涛看到嵇康写给他的绝交信的内容时的那种震惊与痛苦。然而,我现在要说的是,嵇康绝交山涛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里面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

    我们知道,自从山涛投靠司马师后,他可是顺风顺水,一路走来,过的“舒适”得很。为什么山涛就能过得很“舒适”?为什么他做官就没有危险?其实,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可不是谁人都能把握得好的。那么,这其中玄妙之处到底都有哪些呢?对此,我的总结有以下几点:

    1、山涛懂得如何经营政治,同时也具备卓越的才干。也就是说,山涛这个人是块做官的料,更是一个有作为,也能安身立命的知识精英。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就曾这样评价过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世说新语·赏誉》)。王戎认为山涛这个人像璞玉那样浑朴大气,能给人一种知识渊博,才气逼人,从容不迫的感觉。想这样的人,无疑是从政的好手。而且,山涛这个人,他跟阮籍有着很大的区别,阮籍是什么事都不干,光领工资。这还不算,还要时不时得弄出点动静——给自己捅娄子。山涛呢?他可是有作为的,在其位谋其政,干了不少实事。如此一来,司马氏集团的人喜欢他,老百姓也喜欢他。

    2、山涛为官有原则,克己奉公。这一点可以看做第一点的延伸。我们知道,不管你官大官小,如果你一做官就只想着为自己捞好处,时间一长,自然原形毕露,树敌颇多。山涛做官后,并没有大肆捞油水,而且,他也没有让自己的家里人“占什么便宜”。我说这个绝不是乱说,而是有根据的。司马氏对山涛的这中表现很是欣赏。比如,司马师知道山涛家里穷,他就经常资助山涛,送衣送钱之类的东西为数不少。对此,我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有一次,皇帝曹芳赏赐给司马师一件春服,司马师接收后,并没有给自己所用,而是转赐给了山涛。山涛的母亲年老体衰,行动不方便。司马师还给特意给她弄了根蒺藜木做得手杖。司马昭更是直接送钱送粮食。据说,有一次居然送了20万的钱,200斛的谷物。你说,如果山涛是那种只想为自己捞好处的人,他家何至于连衣服、钱、粮食都缺。正是因为山涛这种高尚的做法及行为,使得司马氏对他厚爱有佳。

    3、山涛与司马氏有渊源,是亲戚关系。这样一来,至少可以说明一点,他们之间没有对立面。更何况,现在是司马氏的天下。以前还存在着站队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无论于公于私,山涛没有必要像阮籍、嵇康那样时不时要弄些事出来。

    然而,正当山涛是如鱼得水,一切顺顺当当的时候。嵇康却是很多事都不顺心。嵇康这个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书生气太重,不愿意入流司马氏,也不愿意臣服于司马氏为其所用。一句话,骨头硬得很。我们知道,司马氏的做事手段,那可是相当有门道,他们有的是办法整治你。可惜的是,嵇康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做一个闲云野鹤之人,司马氏拿他就没有办法。可是,我要说,山涛看出问题的严重性了,你嵇康或许就要有灾难了。因此,重情义的山涛就想法子救嵇康。想什么法子呢,山涛做的很有水平,你嵇康不是不愿意接受司马氏吗?那好,我把我自己的位置推荐给你,我到别的地方去做官。这样一来,至少说是我山涛从兄弟朋友的角度帮你,而不是直接让你接受司马氏的召用。那么,从感情上讲,会让嵇康好受一点。

    这不,在甘露三年,即公元258年的时候,山涛接到司马昭的新任命,要去做大将军府的从事中郎。山涛一上任的话,那他的位子就空了。于是,山涛想着嵇康现在处境庭危险的,何不推荐他接替自己的尚书吏部郎一职。这样一来,可以缓解嵇康与司马氏的矛盾。大家可能要问,嵇康明白山涛的苦心吗?

    当时,嵇康正躲避着司马氏,在河东地区寻仙问道呢?山涛找不到他,没有办法,山涛就只好继续留任。过了没多久,嵇康从河东地区回到了山阳,他的好朋友吕安就把这事告诉了他,说山涛推荐你做官呢?当山涛与嵇康见面后,他好像队这事不感兴趣,也没说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不表态。也就在这个时候,司马氏又任命山涛去大将军府做从事中郎。山涛上任前,又想到了嵇康。这回嵇康吭气了。于是,就有了嵇康给山涛写绝交信一事。

    现在,我们来回答嵇康为什么要与山涛绝交这个问题。先说山涛,他这样费心的推荐嵇康,从他们之间的情感来说,我认为山涛的动机是纯正的,他不过是出于兄弟朋友的情义想帮助嵇康。再说嵇康,嵇康能理解山涛的用心吗?我认为当时他并不理解。原因在于,此时的嵇康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他肯定会认为山涛是在变相的替司马氏招安。这一点很好理解,毕竟你山涛现在是在司马氏手下做官了。你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司马氏。当然,不管山涛想没想到这一点,至少嵇康会这样认为。也正因为如此,让原本就憋了一肚子火的嵇康更是怒火中烧,前一次你就推荐我做官,我没说什么,你现在还得寸进尺,又推荐我做官。你明知道我队司马氏很反感,你还这样做。那好,你不仁,我就不义,我们也别做兄弟了,我要跟你绝交。因此,一封长达2000多字的绝交信便诞生了。也正是因为这封信,使得当时有很多人,就算到了现在,依然有不少人看不起山涛。当然,我在这里也并么有诋毁嵇康的意思。相反,我倒认为,嵇康写绝交信从某方面也是为了山涛好。为什么这样说,嵇康与山涛绝交,至少意味着我已经和你划清界限,日后我嵇康有什么不测,也不至于让山涛受到牵连。另外,嵇康写绝交信也并不意味着他内心真的完全看不起山涛,反而,从人性的角度来讲,嵇康队山涛是很信任的,这就是,嵇康在临死前,曾把自己10岁的儿子托付给山涛,并说,孩子,你别怕,只要有你山伯伯在,你不会成为孤儿的。

    至此,嵇康与山涛绝交背后的真相就大白了。这就是嵇康是真的对山涛感到失望,再加上当时正处于气头上。因此,嵇康就“冲动了一回”,与山涛绝交了。而说嵇康队山涛依然很信任,从托孤这件事上便是最好的证明。此外,山涛为官为人是摆在面前的,嵇康不可能看不到。如果山涛真实那种“坏官”,我相信,不光嵇康要与他绝交,竹林七贤中的另外几位也会与他绝交的。

    后来,嵇康当然没能逃过司马氏的魔掌,被司马昭给杀害了。而那曲《广陵散》也成为了千古绝唱。

    4

    嵇康死后,作为竹林七贤的老大山涛的命运有如何呢?当年,嵇康因为吕安时间而遭到命定之灾。在嵇康被杀之前,山涛在此期间都做了什么事呢?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唯一可以寻找到的一点线索就是在《晋书·山涛传》中的记载,“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

    大家可能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嵇康被杀之前,难道山涛就没有其他求过情?关于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我们找不到任何史料可以佐证。我们唯一能知道的是,嵇康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山涛了。那么,嵇康为什么要把儿子托付给山涛呢?他完全可以托付给其他人啊!比如阮籍、嵇喜等。对此,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1、出于一种道义上的后悔。嵇康的死,肯定对其孩子打击很大,并且极有可能长期处于恐惧之中。而嵇康也知道自己当年写的那封绝交信已经将山涛置于耻辱之地。如今,我把自己的孩子托付与你,让世人知道,我还是很信任你的。如此一来,可以减少山涛的内疚感。

    2、出于对孩子的前途考虑。山涛卓越的远见,政治才能无疑是竹林七贤中最好的一个。为了孩子的将来,山涛是不二之选。

    3、山涛值得信赖,他有君子风范,不会不对嵇康的后代悉心照料的。事实证明,山涛将嵇康的后代照料得很好。嵇康死后的20年,他的儿子嵇绍正好30岁。经过山涛的培养与推荐,嵇绍官至侍中。后来,在八王之乱中,为了保护晋惠帝司马衷,而英勇殉国,名垂千古。有一个成语叫做“嵇侍中血”,说的就是嵇康的儿子嵇绍。而这个成语也成为了忠臣之血的最佳诠释。

    现在,我们来对山涛做一个总结。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山涛后来位居三公,并善终。其次,我要说山涛在乱世中的生存之道。对于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尽量做到公正,不能因为山涛曾经为司马氏服务,就说他这个人不咋地。这其实是对竹林七贤的一种误解。山涛之所以出去做官,他又那么多优厚的条件,他为什么不可以去做官?人总不能碌碌无为于一生,空有一身才学?根据史料记载,山涛是魏晋时期的一位比较优秀的政治家。他对时局、政治的把握相当到位。比如,司马昭曾让山涛担任司马炎的老师。如果山涛是一个草包,司马昭会把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交给他吗?后来,司马昭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拿不定主意,还专门请教山涛,山涛只说了一句话,就把司马昭点醒了,即“废长立少,为礼不详”。(《晋书·山涛传》)山涛的这句话说得很有远见。历史证明,司马炎真的很牛皮,他统一了天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山涛在为官期间,清正廉明,可谓是两袖清风,深得世人的尊敬。有一个典故叫做“悬丝尚书”说的就是山涛清正廉明。对此,《晋书·山涛传》中也有记载,“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当时,有一个叫袁毅的县令,想贿赂山涛,又怕山涛不愿意接受。他就偷偷地给山涛送去了百余斤真丝。山涛知道后,就让家人将这些真丝悬挂于梁上而不用。这样一来,既不得罪任何人,也表明自己是无心收礼。后来,袁毅东窗事发,朝廷烟严惩不贷,凡是与之有关联者,都要受到处罚。当查到山涛时,只见那百斤真丝还悬挂在梁上,虽已为虫蛀食,但“积年尘埃,印封如初”。因此,山涛便有了“悬丝尚书”的美名。

    山涛为人正派,生活作风端正。山涛很爱他老婆韩氏,就算在后来位居三公时,他也没有娶小妾,不养奴婢。山涛死后,根据《晋书·山涛传》的记载,你可能很难想象,这个朝廷重臣的全部家当仅为“旧第十间,子孙不相容”。山涛一共有五个儿子,我可以做这样一个计算,这五个儿子结婚后,分家的话,一个儿子只有两间房子,如果有了小孩,那肯定是“挤上加挤”。

    通过全文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山涛有这么多优势与优点,他如何不能在乱世中安身立命?总之一句话,山涛的做人、为官、处世之学时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