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七章 奶奶的经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善良,村里的人都认识他。只有一点,四海已经病死一年多了。

    小雪父亲急道,妈你胡说什么呢,你为什么要跳下去?四海又在哪里?

    老太太指着河面说,四海在那,四海就在那。

    人群往河面上看去,浑浊的河水滚滚而下,又怎么可能有人。这时候有人惊呼道,看这一排脚印!松软的河床上留下一排脚印,看尺寸大小正是老太太的脚印,奇怪的是,这脚印只有一排!只有下去的没有上来的!

    老爷子看到这里,一下子就跪下了,朝着河面磕了几个头,嘴里说着感谢的话,然后抓起老太太急匆匆的回家了。小雪的父亲站在河边,越想越不对劲,老太太浑身湿透,明显是下过河的,她一把年纪又不会水,麻沟子河水流湍急,下去以后靠她自己根本不可能重新爬上来,再加上那只有一排的诡异脚印,难道真的是四海显灵,把老太太救上来的?这两公里的路,一个裹脚老太太又是怎么走过来的?

    小雪父亲越想越害怕,一阵冷风吹过,他打了个冷颤,飞也似的逃回了家。

    当地村里村里负责驱鬼辟邪的人叫法官,类似于广西桂林一代神婆的角色。法官姓蒋,文革时期被划归黑五类,也受了大罪。文革结束以后便只说自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再也不提鬼神之事。小雪父亲提了半斤猪头肉和果品,亲自上门,讲明原委,求了好半天,这法官才答应上门来瞧瞧。

    蒋法官见到老太太,问了几个问题,便出来给陈家讲,老太太是被小鬼迷了心智,没有大碍。然后拿了张黄纸符烧掉,符灰泡水,又加了点安神的药,让拿给老太太喝。喝过没多久,老太太似乎缓了过来,再问她为什么跳河,她便一概摇头不知了。

    这件事过去几年之后,在老太太身上又发生了一件事。

    那时候小雪已经四岁了,正是懵懵懂懂记事的年纪,他爸妈为了给她生个弟弟,便把她送回奶奶家,从那之后一直到上小学,小雪便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因此小雪与奶奶的感情非常深。在小雪的印象里,奶奶是个爱笑的,满脸慈祥的老太太。

    小雪四岁那年,她的姨奶奶,也就是她奶奶的姐姐过世了,老太太带着小雪去参加葬礼。过去农村有守灵的习俗,死者未盖棺时,棺材停放于灵堂,要有死者的家人昼夜轮流守护,若有亲戚朋友前来吊唁,便要在灵前跪叩、哭悼,叫做哭丧,哭声要悲痛,以示孝道。

    旧时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小雪的这位姨奶奶更是一生受尽苦难,到了晚年,几个子女又不孝顺,可谓受尽了家庭和社会的双重磨难。老太太扶着棺材,联想到自己的悲惨遭遇,哭的越发悲痛,真真是涕泪俱下,声声泣血。旁人怎么劝也劝不住,就这样哭了一个多小时,老太太嘎的一声,抽过去了。

    一时间灵堂大乱,掐人中的,灌姜汤的忙活成一团。就在众人手忙脚乱的时候,老太太忽然醒了。众人还没来得及长舒了一口气,老太太说话了,她把死者的几个儿女叫到身边,开始历数他们的不是。几个人越听越惊,因为很多隐秘的事情,老太太作为一个外人是断然不可能知道的。那个时代通讯不便,没有手机没有电话,唯一的通讯手段大概就是写信,可是老太太没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与姐姐通信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这些事情,小雪的奶奶作为一个外人,又是怎么知道的?

    更恐怖的是,老太太此时像完全换了一个人一样,神态、眼神到说话的语气,连同一些习惯性的动作,都与其姐姐别无二致。小雪姨奶奶家的大儿子试探的问道,妈,是你吗?没想到老太太点点头,竟然承认了。

    这一下炸了锅,消息像水波一样扩散,来吊唁的都说是人走的不甘心,又借其妹妹的身体还魂了,来找她的儿女们要报应来了。

    大儿子害怕了,他跪在小雪奶奶面前不住的磕头,说妈你走吧,尘归尘土归土,何必还要来为难我们。小雪奶奶也不搭理他,边哭边骂,说自己在这世上一天福都没享过,走也走的不甘心。

    众人商议,遣人快速前往姓蒋的法官家里,想请蒋法官出山,送老人往生。怎奈蒋法官已经重病卧床,上个厕所都困难,根本来不了。

    几个儿女急得团团转,跪在蒋法官床前,求他给想个办法。蒋法官在床上长长的叹了口气,说你们生前不孝顺,导致人死后怨念不散,附在她妹妹身上,这是要你们还业报啊,恐怕你们家以后不得安宁了。

    几个人吓得面如土色,话都说不利索了,求着蒋法官一定要出个主意。

    蒋法官说,办法也不是没有,你们把你们郭家(姨奶奶嫁的男人姓郭)一门的爷门全都叫上,但是年龄是三十三和二十七的不要来,生肖是属牛的和属虎的不要来,其余人都与鬼上身的老太太坐在一间屋子,不管她怎么哭骂,一群人只轮着问她究竟有什么要求。若是明天日出之前,她能说出来要你们做什么事,你们一定把事情圆满的做了,此事可解。

    几人千恩万谢,便要出门,蒋法官又说,若是她要你们做的事情匪夷所思,根本无法可办,那你们也不要再来找我,就自求多福吧。

    几个儿女回到家,连忙按照蒋法官所说,召集郭家的爷门来询问。这一坐便是一整夜,一群大老爷们也不管老太太咒骂,只问她到底有什么要求。一直到东边的天际泛起一丝鱼肚白,老太太终于说,要郭家的儿女办成两件事,她便就此罢休,不在纠缠。

    这第一件事,要把灵柩里的麻布衣服和棉花枕头换成金缕衣和玉石枕,另外寿衣要烧足一杆秤(大概十斤),让她在那边衣服能够穿,老人苦了一辈子,不想在另一个世界也继续受苦。这件事情好办,几个儿女把钱凑足,自有人去镇上购置。

    第二件事却很棘手,老人说早年间她还生过一个女儿,赶上四二年打仗闹饥荒,一家人连着饿了几天,草根树皮都啃干净了,实在没有东西吃,无奈之下便把这女娃卖给了别人,换了几斗米钱,这才免得一家人被饿死。老人要求七天之内,找到她这个女儿,让她来老人灵前磕头。

    大儿子是知道这个事的,但是那时候他还小,整天饿的晕晕乎乎的,哪里还能管得着自己的妹妹。解放以后,他们不是没有找过,但是兵荒马乱的年代,线索早就断了,茫茫人海,又到哪里去找人?

    不过想起蒋法官的叮嘱,一群人又不敢不答应,连连应好,这时候太阳已经爬出了地平线,小雪的奶奶阴笑了两声,两眼一翻便晕了过去。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