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序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情绪都是有矩可循的,也是有规律的,你应该沉入到自己的内心中,发现你的情绪反应模式(反应链),当你能控制这一反应链时,你也就能驾驭情绪的野马。

    4.没有任何情绪是必然的,痛苦不是因为你必须痛苦,快乐也不是因为你必须快乐,有时候快乐可以被替换成痛苦,痛苦也可以转变成一种体乐!

    5.有时候,我们确实发现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那只是因为你盲目地陷入到情绪链式的、自动的反应机制之中,而不是超脱出来,观察它,了解它,驾驭它。

    6.超强的记忆可能是一件好事,也可能是一件坏事,总之它有不足:我们可能记住好的事情,这让我们快乐;也可能我们只选择性地记住了糟糕的往事,让我们无法摆脱痛苦。

    7.坐下来,花3分钟时间,想象一种积极的、快乐的场景,你真的会快乐起来;反之,想象痛苦的事,也能唤醒痛苦。想象,是我们改变情绪的一个重要途径。

    8.情绪也是一门算数题,你可以想想你的消极情绪让你失去了什么,而想想积极情绪可能带来什么,你就没必要陷进消极中去。

    9.那些看似灾难性的事件,怎么就不可能是我们在纸上给自己绘制的一幅悲观图影呢?烧了这张灾难化想象的图纸,你会过得更好。

    10.相信一点,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都不存在完全的黑白对错,当你陷入非黑即白的逻辑中,你会遭受到更多的苦难。

    11.越是追求完美的人,他们的压力就越大,结果可能越不完美;相反,能够给自己放松的人,反而也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12.所有的情绪都是一个传染源。好的情绪产生更多更好的情绪,坏的情绪产生更多更坏的情绪,所以好情绪出现的时候珍惜它;坏情绪出现时,赶紧止住。

    伴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开启,情绪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到上世纪60年代,心理学,包括情绪心理学,已经得到飞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后,情绪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引爆点,许多心理学致力于该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喜人的研究成果。

    为什么我们要如此的重视情绪问题呢?心理学史从哲学中分化而来的,古希腊哲学时代开始,唯智主义理念占据主导的地位,其对人文科学的影响很大。中国宋、明时期,朱熹、王阳明学派在中国的影响亦是如此。几千年来,无论中方还是西方哲学都把情绪似为非理性的、如野兽一般的现象,心理学因袭了这种观点。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西方哲学把眼光从唯智主义转向情绪问题,认为纯理性思维不是人行动的动力;驱使人们行动的还有热情、激情和情绪的成分。不管是政治行动,经济决策,实施重大计划,动员民众,都在很大程度上要利用情绪。一旦没有情绪,人们的思维将是苍白无力的。依进化的观点看,跟有机体形态上的演变不同,情绪一直都是驱动有机体为生存而行动的动力。情绪是高等动物和人类心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要素,人的心理生活中不能缺乏情绪。情绪经常出现在人们心理生活的前沿。

    在这个信息海量的时代,社会竞争极其激烈;人们往常简朴、平静的生活已荡然无存,结果是心理波澜和情绪冲突越来越多。为适应社会,人们的情绪心理也必须随之作出相应调整,而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情绪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情绪是检测生命过程、苦乐安危最敏锐的心理指标。无论小孩还是成年人,无论在从事什么活动都有自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是适应的,也可能是不适应的。情绪不适需要予以强化或调整。在人们心理生活中建立积极的情绪体验,营造避免或减轻痛苦的情绪体验,是建立个人美好生活和幸福人生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情绪问题。在工作中,许多员工不小心进入情绪的漩涡;在生活中,太多的琐事引发情绪失控;在学习上,学生的情绪问题层出不穷,有些已酿成悲剧。潜在的情绪问题的泛化还远未为多数人所知晓,情绪心理学知识的普及迫在眉睫,开展情绪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提升管理情绪的能力刻不容缓。为此,我们推出《情绪心理学》一书。

    本书由九章组成,分别探讨了九个不同的主题:你了解情绪吗,我们何时变得情绪化,我们的情绪来自何处,洞察情绪的来龙去脉,被观念系统操纵的人,细小情绪的连锁反应,专注的排他性与心里沉迷,消极情绪的积极评估,当情绪不可避免的降临。第一章是理解全书的基础,只了解了什么是情绪才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情绪。

    同时提醒读者注意的是,撰写这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自身的情绪及提高自己的情商,所以书中涉及的要点倾向于生活中的应用,秉持“实用性”的原则,一些同样重要但与生活距离较远的理论并未涉及,如现代认知神经科学采用fmri,erp等技术得出的情绪最新的研究成果。

    在撰写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大量情绪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同时文中穿插了丰富的案例加以佐证,通俗易懂。正因为如此,相信本书不只适合专业研究人员借鉴学习,更适合大众读者阅读。希望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并真正提高自身的情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笔者学识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真诚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