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八章 琼州果香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琼姝:“头人皆很汉化,不然他们怎么和州县大人打交道,跟我走,没关系。”

    沿途不少人跟琼姝打招呼,有的用汉语,有的用黎语。半山腰有块大坝子,坝子里端靠山有个大院子,琼姝指着大院子说道:

    “四哥四嫂,那就是我家。”

    走到家门,一群狗拦着狂叫,听见狗叫声,屋里的人出来一看,“细妹子回来了!”一声喊,满院子都惊动了,琼姝父母赶快出来,见一群狗还在狂吠,说道:

    “客人来了,连狗都没人赶,多不好。”忙将狗赶开。

    琼姝:“爹妈,这是孩他爹的四哥四嫂,朝中大官,比总督都大,你们也有职务,要行大礼。”老两口急忙下跪,说:“卑职参见大人。”

    管世敦,刘芳连忙扶起来,说“老人家,使不得,我们是晚辈。”

    一家人进到屋里,琼姝忙说:“爹妈,世惊升官了,升雷州知州了,我们已到雷州接任了,四嫂拿钱把屋重新装修,并买了全新的家具和用品,四哥四嫂对我们特好,见面就是五万两,世惊一辈子都挣不到五万两。”

    管世敦:“我们称二老为姻伯,姻伯,我和他四嫂都肩负朝廷重责,对五弟一家没尽到兄长的责任,致使弟妹琼姝也跟着受了很多苦,实感过意不去。还是不久前康熙皇帝翻吏部送去的官吏的名册,发现有位叫管世惊的,问我认不认得,我说是我五弟,皇上说,是你的五弟,官升一级,当雷州知州吧!”

    说着拿出张五万两的银票递过去放在琼姝爹的面前,说道:

    “走的仓促,没给姻伯、姻伯母买礼物,只有给点钱,姻伯、姻伯母自己买点需要的东西,不成敬意,不成敬意。”

    琼姝父亲见如此大礼连说:

    “两位大人送如此重礼,我们受之有愧。”

    琼姝:“四嫂与四哥全大清都有产业,可谓富甲天下。爹你就收下吧。”

    管世敦:“皇上把琼州的大片荒地赐给我,让我种出粮食,琼姝弟妹带我们看了万泉河通五指山支流的两边低山,估计有两百万亩,是没有人居住和待开垦的荒地,估计松涛湖与五指山的槽谷至少为四百万亩,我想这些地方如果不种粮食,种什么最好?”

    琼姝父亲:“恕我孤陋寡闻,我们五指山黎人区,除了种粮食就是水果,水果也种的不多,主要是自己吃,而且多种在山下,山上冷些,种不好。”

    管世敦:“大概有些什么品种?”

    琼姝父亲:“最常见的是菠萝、龙眼、香蕉、荔枝、芒果、椰子六种。”

    刘芳:“问姻伯,这六种好种吗?产量高不高?”

    琼姝父亲:“除了菠萝要每年种之外,其他都是树子,好种的很,投入人力并不多。”

    刘芳:“我倒是在京师见过这六种水果,原来还是出自这里,姻伯,运到京师方便吗?”

    琼姝父亲:“我见人家都是用竹编的篓子装起运走的,至于运到什么地方就不清楚了。如果运得远就要在接近成熟时砍了或摘下装篓,等运到时他自己便成熟了。

    管世敦:“姻伯,我想问一下,你们这里水稻几季,是什么品种?”

    琼姝父亲:“多种两季,极个别人多地少的种三季,种三季的听说是暹罗的谷种,我们这一带没有人种三季,那太累人。种谷子的收入远没有种水果赚钱多。”

    刘芳:“姻伯,你们这里有没有提供苗木的,如果我们要满山遍野的栽,哪里买得到树苗?”

    琼姝父亲:“我们这一带倒没有听说过谁在卖果树苗,可能广州那里有卖的,有时碰到一种稀有的一问,都说是广州买的,在广州哪里买的没有说。这大山上能去广州的人极少,问了也白问,不如不问。”

    这时姻伯母喊吃饭了,一大桌菜已摆在桌上,就是自酿的高粱酒,带回甜味,晚饭后,刘芳告诉琼姝:“我们明天就返回去了,军中还有很多事,琼姝,你准备哪天回雷州,我们派船来接你。”

    琼姝:“四嫂,我的行程说不准,我们平常直接从五指山去松涛湖,坐船便道琼州了,你们不用来接我。”

    刘芳:“那也行,琼姝,不要耍的太久了,世惊会盼你的。”

    在回来的路上,刘芳和世敦认真研究了种植问题。

    管世敦:“种三季稻太不划算,又一次大规模从四川移出来,这本身就违背了皇上移民填川,增加四川百姓的旨意,容易给人造成口实,于我们极为不利。”

    刘芳:“这样成本太高,人家从重庆这么远来,你还只给二十钱一天吗?肯定不行,至少三十,一年十两,比在四川高一两倍了,同时耕牛、农具、种子,养猪、种菜,那要花多少银子,这要操多少心,还干不干其他事?”

    管世敦:“青木关几十万亩果园才百十来人就管下来了,种稻几十万亩可是十万户,三十万人,当年那是为了移民,这儿本来就没有移民要求,我何必自讨苦吃呢?”

    刘芳:“世敦,其实圣上也未必非要我们种谷子不可,如果根本找不到上十万劳力,怎么谈得上开垦种稻,只要我们种出了水果,皇上是不会计较的,太皇太后对皇上要求我们种稻,还暗地里埋怨呢,有老寿星做挡箭牌,我怕什么?”

    管世敦:“刘芳合计一下,能不能就镇南湾的六千军士,把种水果的事揽下来?”

    刘芳:“我想不会有多大问题,大不了我从刘公岛再调二千人来,屯垦,未必要种稻才叫屯垦,种其他就不叫屯垦?世敦,我们俩的想法完全一致,沿海、沿江、沿河,我们又这么多经营点还怕卖不出去?就这么干,回去立即组织军士来学栽培管理技术,我们准备买苗木,或许卖苗木的就有栽种说明的折子。”

    管世敦:“我们找个平一点的地方上岸去踏勘一下,摸摸土地的情况,估计行间距,目前正是栽树的季节,先把树栽下去,再平成梯土,再碎土施肥,搞不准明年就可结果。”

    刘芳:“靠岸,先在这儿看看!”

    管世敦:“幸亏我多了个心眼,想查看土质,带了几把锄头来。”

    到岸边,几个军士每五十步挖个坑,结果几个坑的土肉都很厚,土质为油砂地,很不错。边走边察土层的深浅,土质的好坏,查了五六段皆十分理想。当即决定二人分工,刘芳去广州一带买苗木,世敦带人挖树坑,在这方面他是有经验的,同时搭猪圈种菜养猪积肥,除留下少数执行正常巡逻之外,全部投入。

    刘芳游遍广州,找到六个大的水果苗木场,几乎将其全部买完,于是通知军舰来运,五千军士全部出动,五十天之内挖好近二十五万个标准坑,所有苗木运到当晚即挑灯夜战,全部栽上,浇足了水。接着刘芳又通过广州知府,找到花木帮,在广州附近州县又买到几十万株果树苗木并买到部分成年树,接着又在广西,福建及广东各县,找到大量苗木,整个秋、冬、春三季,种下果树达八十万亩。

    每一万亩设一个养猪点,从重庆调集两千头大架子猪,并在当地买进四千头架子猪,很快各种果树都追了一次肥,几个月后,卖了肥猪买回大架子猪,这时每万亩一个养猪场都经木工建好了,过年时,每人发二千钱。

    接着便是坡土改梯土,本来两岸就呈台状,刘芳从刘公岛调了三千人来,八月便改完了。

    果然不出管世敦所料,约三成开花挂果,香喷喷的香蕉,龙眼,菠萝,荔枝,芒果,椰子摆在皇上面前,说明实在找不到上十万劳力种水稻,只好改种海南出产的水果,结果当年三成成年树挂果,已逐渐回收少部分成本。皇上大悦。

    九月份又开始了新一轮栽树,两广,加福建两地果树苗圃早已被刘芳预订,加上战士包括从刘公岛来的三千人,从秋到冬再到春天,共栽了上百万苗,由于在种菜,养猪集肥上早做了准备,树栽上不久便追了头道肥,因此有近一半开花挂果,虽然因树太小,而果质差,但近一成成年树却大部分都开花挂果,就是这总共树的一成就足以供皇宫、京师各部和几处酒店及芙蓉园出售,给京师官绅百姓以看得见的效益。皇上更相信他自己,曾引证过户部尚书田千秋的话:“管世敦得的是土地,官绅百姓得的是实在的利益这句话了,尝到甜头的他,想把甜头做大,他把管世敦召去问道:

    “管大人,你的能力我确信无疑,我知道你这是利用海军三分之一屯垦时间进行的,这是好办法,我问你,还有这样大块的地没有?”

    管世敦:“回皇上的话,在琼州这样的荒地有两块,一块近海,在五指山东南方向,我已用了,约二百万亩;另一块在五指山西北方向,约四百万亩,还空着。皇上,我实在没人力去弄它了。”

    康熙帝:“这我知道,如果我叫两广总督拨给你一万绿营兵,你出军饷,土地和苗木归你,亦由你出资,能不能将它开垦出来?”

    管世敦:“能,肯定能!但最后我要留二千人作日常管理,让他们转为百姓,为我做事,我付工薪,可以不?”

    康熙帝:“可以,我下诏书时都要写明白这点。管爱卿,那天我去芙蓉园,看见你们的热带水果还没拿出来,那个队就排到大门外去了,可见暖和地方的水果是多么受欢迎,我应该让更多的百姓吃到它,这事只能找你,你才有这个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就这样定了,你等一下,把诏书给两广总督林大人带去。”

    这时镇国大将军傅联璧大人来见皇上商量事,管世敦与大将军打个招呼,拿着皇上的诏书便出来了。

    康熙帝:“傅大人,你匆匆忙忙赶来,定是有什么大事找朕商量。”

    傅联璧:“陛下,上任才两年的黑龙江将军称病提出辞呈,未经允许就离职回家修养了。”

    说着,将他的辞呈放在康熙帝的龙案上。

    康熙帝:“他年龄也才五十多点,跟管世敦差不多,怎么说病就病到辞职养老的地步,记得接任的时候,说得信誓旦旦,愿肝脑涂地,守卫大清北疆,怎么说变就变了呢?”

    傅联璧:“我大清北疆不能无人值守,应即刻上人,请皇上定夺。”

    康熙帝:“你考虑具体人选没有?”

    傅联璧:“已有,这要等刘芳来才定的了。”

    康熙帝:“是她的人。”

    傅联璧:“是的。”

    这时,刘芳匆匆赶到,三呼已毕,康熙帝把现任黑龙江将军鄂木尔的辞呈递给刘芳,刘芳很快看完,送交皇上,说道:

    “此公才接手不到两年就不想干了,是小孩儿脸吗?说变就变。”

    康熙帝:“看来只有换人了,傅大人已有考虑,故找你商量。”

    傅联璧:“我数来数去,只有岳雷最适合,你能割爱吗?”

    刘芳:“只要国家需要他,我这里没问题,我只担心,八旗都统们认为他才二十来岁,而提出反对,使皇上为难。”

    康熙帝:“好哇!他们谁想去就去,有职有权,但也有责任,给我好好守住黑龙江,不许后退半步,否则,军法从事,他们敢吗?我这回就是要借此做做文章,把这些人的怪毛病治一治,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乱张臭嘴。”

    傅联璧:“刘芳,岳雷北调,北海舰队你交给谁?”

    刘芳:“我心目中已有考虑。”

    康熙帝:“能否讲讲他的情况?先申明,我肯定支持你的决定。”

    刘芳:“可以讲讲,此人皇上也认识,就是义子管正兴,十三岁我收他时,刚建水师,即入水师学军舰驾驶,学打炮,几次重大海战皆参加过,并立有战功,特勇敢,有智计,并且绝对忠诚,所以,把舰队交给他,我放心,虽然才刚满十七,年龄似乎小了点,岳雷负责舰队时也才十七。如果皇上认为他小了点,那由我兼着,让他大点再任命吧!”

    康熙帝:“自古英雄出少年,朕十六岁就诛除鳌拜,握权亲政,虽然有皇祖母撑腰,但他也有你刘司令官撑腰呀,朕同意。”

    皇上金口玉牙,一锤定音。

    康熙帝有意公布提拔岳雷为黑龙江将军的消息,果然有人跳出来说什么“黑龙江乃我满族龙兴之地,怎能随便交给一个汉族年青人?”

    康熙帝并不生气,问道:“你是我满族人,明天你来拿黑龙江将军印,后头带兵去黑龙江履行职责。”

    那人连连后退,连称:“臣不是那块料。”

    康熙帝:“你推荐一个是那块料的。”

    那人:“这个,这个。”

    康熙帝:“快说!”

    那人:“臣推荐不出。”

    康熙帝:“那你又怎知岳雷不行呢?”

    那人:“臣认为,臣认为,他太年轻。”

    康熙帝:“你不年轻为什么不站出来去守黑龙江呢?真庸臣误国。关于岳雷,我已公布了他的全部情况,赫赫战功,尤其是他对罗刹的战功,这些,大家明明知道,为什么要跳出来横加阻挠,不让朕派得力将军镇守黑龙江,居心何在?朕喜欢纳谏,但绝不容忍有人用陈腐的论调误国,来人,将这个以言误国的庸人夺去顶戴花翎,降三级使用,以观后效。听清楚没有?”

    众臣:“陛下英明,臣等拥护皇上唯才是用,论功行赏。”

    康熙帝:“现在北海舰队司令官空出来了,谁认为自己有本事接任,请站出来,毛遂自荐,只要符合当舰队司令官的要求,我立即委托。”

    群臣中没有一人出来。

    康熙帝:“你们也可以举荐适合人选。”

    没人吭声。

    康熙帝:“有人举荐一人,此人十三岁入我大清水师,至今十七岁,今开战舰,识水路,在几次战斗中都立有大功,此人足智多谋,就在十三岁那年,因为他用计将爬到树上的太皇太后的波斯猫捉了下来,遭一个大内卫士的忌恨,,只一招,大内卫士便被他打得跪在地上,朕当时就认为这孩子会用计,有出息,将来必堪大用。果然这次被推荐为继任大清北海舰队司令官,大家还有什么话可说,没有就这样定了。”

    群臣:“同意陛下的任命。”

    康熙帝:“众爱卿,在这个问题上朕要多说两句,现任户部侍郎管世敦和兵部侍郎刘芳夫妇,儿子义子*人,每一个都是十四五岁参与管理,十六七岁挑大梁,独挡一面,就说留在京师的管正瑜,管着三座峨眉酒家,一座芙蓉园,兼管京师到江宁的水运,管得好好的,但我问一下,你们的儿子在干啥,你们的女儿在干啥,管正瑜的妻子岳霓,是岳雷的妹子,也是管世敦夫妇的义女,他小两口共同打理着在京师的产业,经营的红红火火,众爱卿,你们的儿子在干什么?在遛鸟,在哼小曲,听大鼓书,个个成了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有几个对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这事我不多讲了,你们回去想想。大将军的唯一儿子,也在十三岁时就出去当兵,为国戌边,在云贵边陲,现在因功已升为中级军官了,也才十七岁,告诉你们一条治家格言:马厩里养不出千里马,花盆里种不出万年松。”

    皇上的讲话,对群臣触动很大,有好几位大臣愿将儿子送出来当兵。

    管世敦领命后从两广总督处领到一万军士,从南海舰队中抽出屯垦军士一百人,一人带一百的就干起来了,再抽了一百去买苗木,和成年树,与苗圃老板说好,由管世敦统一结账,先后抽了四百老兵以每万亩建一猪场,种菜养猪,施肥,这一套都是老兵们干了几年的,管世敦在海金龙处放了十万两让士兵支取。

    以老带新,方法依旧,以每年百万亩的速度,五年就把五指山西北方的荒地全部种完。最后留下四千人作果树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这项工程完工后,除最后几年栽的之外,前面栽的四百万亩皆逐一挂果上市,京师出现的琼州水果越来越多,长江流域,沿海城镇的琼州水果也越来越多,海军军士的军饷增多了,各方面条件也改善了。

    在刘芳全力以赴的关照下,天坛东南的外国公使使馆区,只花半年建成,另半年按西方样式进行绿花美化,各国公使入驻后都比较满意,刘芳说话算数,将送给皮埃尔的住宅,挨着法兰西公使馆,尚品的办公楼为进门第一栋。使馆区建成后,入驻前,专门请皇上及六部大臣去参观了一下,虽然对西式园林不适应,但都觉得美观大气。

    康熙帝:“众爱卿,这是用刘芳他们管家的钱并以我敕建的名义修的,我没拿一文钱。刘芳,真谢谢你,又为我大清做了一件大好事。”

    刘芳:“臣是因感皇上的恩德而修的,没有什么可谢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