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前言:从不同角度对命运的解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科学的观点传统的机械论认为宇宙初始时因已确定,而相应的果自然就限定了。比如掷出一个骰子,虽然其还没有落地,但是结果实际上已经由出手那一瞬间的速度、角度、风速、温度、湿度等等外部因素所决定了。无论是骰子、星体的运行,还是人类的思想感情,莫不受各种物理规律、化学规律的制约。这一切都源于宇宙形成之初的初始条件。因此人的命运实际上也是确定的。

    但现代的量子力学认为未来是不可预测,而且也不承认严格的因果律,这对于整个科学观念和人与自然关系都被动摇了,反而变成什么都出于偶然。故而,命运是不可预知的。社会统计的观点不管传统的机械理论、神秘学、其他玄学,都缺乏统计学里趋势学概念。俗语称“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由社会统计的概念启发,一个人命运是由家庭、个性与特质、先天资质、婚姻、可掌握之资源、努力与专注之事来决定,而婚姻对女性命运决定之因素很大。

    哲学的观点世界各哲学家和思想家亦对命运有不同看法。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与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已对命运有所立言。如儒家相信命运的存在,故此孔子曾提出“义命分立”,他曾以恢复周礼为例,指出即使他再努力要求诸侯尊重周礼,但受到客观环境影响,他的使命依旧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可知,儒家是相信命运的存在。反之,墨家和法家反对命运的存在,两者均认为人的贫与富、幸福与否是靠其个人努力与否来决定的,天是没有决定命运的能力的。因此,墨家和法家都不同意命运的存在。

    佛教的观点首先要正确认识佛教。在修学佛法之前,一定要对于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假如我们把佛法认错了,费了许多时间修学,到后来一样得不到结果,这就非常可惜了。欧阳竟无先生曾在中山大学发表过一次讲演,他的题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佛教究竟是什么?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是觉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这是佛教教学的目标。所以佛法可以说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佛教教学的方针是彻底破除迷信,启发我们真正的智慧,让我们有能力在环境里辨别哪是真的、哪是妄的、哪些是正、哪些是邪、哪些是是、哪些是非,乃至于善恶利害,真正有能力辨别。帮助我们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宇宙人生观。佛教不消极,佛教不落伍,真正能给我们真实的利益,圆满的帮助我们解决众生一切苦难的问题,让我们每个人这一生当中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大同。这是佛教在我们世间的目标,往后的目标那个殊胜的利益,真正不可思议。所以认清楚佛法的教学,它真的是让我们达到真善美慧,永恒真实幸福的教育目的。总结佛教对命运的观点:真诚清净平等觉,看破放下专念佛道教的观点老子认为天道是自然存在的,但常因自然宇宙环境变易,是不可预测的。人应该顺道而行,而不应该反其道,人的命运亦如是也。依老子《道德经》的第五十八章、第二十八章与《太上感应篇》而言,人对命运的祸福之迷惑已久,命运中的祸与福之所以相依变化,就如人性的正邪与善恶改变无常。境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断绝邪念恶行而除祸根;修德行善而增福份。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老子《道德经》《太上感应篇》“太上曰:祸福无门,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