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三节 文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来不及再去细细察看这几本书,忙又搬了椅子到发现这几本书的地方,但细看之下,书架上,盖书的雨布上,都并没有什么异样,并没有被水浸过的痕迹。

    我这才松了口气,想必这几本书,是在放上书架之前,就已经受损了吧。只是当初放书的时候,也不将这几本书好生修补一下,看样子是放这里之后忘记了,年深日久,就更加想不到了。

    大雨一时还没有停歇的迹象,我便拂去那几本书上的灰尘,打开看看。

    随手翻开,不必看到书上所写的内容,我便是不由自主地一惊。

    书册上面的文字,并不是汉字!

    当然仅此一点不足为奇,因为太后珍藏的一些佛经的原本,几乎都不是汉字所书。奇怪的是,这本书上用的,是契丹文字。

    算起来,辽灭国至今,已经有二十五年了,尚在靖康之难之前两年。

    而辽国的文字,却至今都还在被使用,如今,使用这种文字的,便是——金国。

    金国女真人没有文字,所以使用的便是契丹文字,只不过将契丹文字稍稍加以改变,当然也有使用汉字的。

    而书中这些契丹文字的写法,便与我在汴梁的时候见到的差不多。

    所以这些,应该是金人的书了。只是我在汴梁的时候,在王爷完颜雍的别院见到的契丹文字的书籍,虽然式样也简单,但封面已经是前后连贯的,书籍的裁剪也十分规整。

    看来这些书,的确是很有些年代的。

    不过想到太后曾被金人掳去,我的惊讶也渐渐消去。

    靖康之难,徽宗、钦宗皇帝被金人掳去,他们的后宫妃嫔与公主等女眷,也都随同被掳走。

    太后当年,正以徽宗皇帝后妃的身份,被一同掳走前往北方。

    直到绍兴十二年,也就是十年之前,太后方才携同徽宗皇帝的棺椁一同回归大宋。

    至此,太后已经在金国度过了十六年的光阴。

    据说,因为当今皇上在宋室南渡之后,在临安登基为帝,所以太后当年也被关进了五国城,那是关押徽宗与钦宗皇帝的地方。

    但我大宋堂堂太后之尊,竟被金人关押一十六年而不得归国,这一番屈辱,实堪可恨。

    我在汴梁的别院里,便跟着吴先生学习。吴先生当年前往金国,是有所图而去,吴先生本身又极是博学,是以识得契丹文字。在别院的时候,也教我认一些。

    契丹文字本就是参照汉字而创制的,而且契丹文字本身数量也很少,被创造出来的,也只有一些常用的,所以认识契丹文字倒并不难。而且听吴先生说,契丹的统治者大都通晓汉文,并且以汉文字为尊,契丹文字的使用实则是很有限的。

    女真人灭了契丹政权,立了金国,但金国却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沿用了契丹风俗,使用契丹文字与汉文字。同样的,金国的上层统治者,日常所用的,也是以汉字为主。

    契丹、女真人所以要保留一种自己的文字,而不是只用汉字,想必也是为了维护自己政权的独立,不愿在文明上,输给了汉人。

    所以这几本全契丹文字的书,倒是显得有些稀罕了。我翻看起来,除了有些地方有破损的,有些地方被水浸之后文字模糊难辨,余下的文字大意所讲,应该便是一些发生在金国过去的小故事,。

    文意自然是无法读完整的,但上面所述的事情看起来也平淡无奇,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又打开一本,字迹又与方才那一本不太相同,这一本好似是流水账一般,记载的却是类似天气的话,上面倒有时间,写的却是金国的年号,推算起来,正是十几年前的时候。

    翻开几本书,其中所讲述的东西都不一样。有的是讲述怎样种植的,有的是讲述怎样纺线织布的,有的似乎是在讲故事,总之文章的内容十分杂乱。

    而且书中的字迹各不相同,显然是出自不同的人所手书。我朝自仁宗皇帝年间,有一位工匠发明了活字印刷之后,印刷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多,民间刊印的书籍,多数都是印刷品。但这些金国的书籍,显然仍是手写。

    我不再细细看下去,只是对着几本书出神,想来这些书,是太后归宋的时候带来的。

    这些书被放在架子的角落里,显然太后也并不重视,而且金国的那段类似软禁的生活,太后想必也不想再回忆起来。看来这些书,也只有在闲暇的时候,将它们修补之后,重新放回原处算了。

    楼下有笃笃的敲门声,我蓦地回过神来,将几本书放回之后,匆匆下楼。心中也觉得有些奇怪,好奇是谁这个时候来打门,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