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2 互联网影响博士生传统的师生关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r />     敬爱的陈老师:初来医学院,第一次听您做报告,这是我听过的最贴近研究生心理需求、最真诚的报告。您就像一个老父亲,苦口婆心的教育着研究院里您的每一个子女,希望我们这些80后的研究生能够明确读研的目的,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带着兴趣、富有激情、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在科研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这无疑坚定了某些因社会上对做科研工作的负面评论感到迷茫的研究生的信心。

    在“陈国强博客”中类似回复很多。通过博客,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特别是学生对导师的科研要求、工作内容及其所思所感拓宽了了解渠道,达到了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的目的。

    5.2.2互联网时代导师的指导方式亟待改变

    传统意义上的博士生学习共同体更多的是体现了师傅带徒弟的场景,教师掌握了大量的学术信息资源。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学术信息的极大丰富、相对开放、来源多样化、更新速度加快和获得的成本降低,博士生更多的则是从互联网上获得学术信息,博士生的信息占有量空前丰富。因此,在指导定位上,导师要保护和鼓励学生的研究兴趣,使研究工作能够建立在个人主动性上,鼓励学生在本学科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现实条件来确定研究方向。在学习与科学研究中,导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博士生的意愿,与博士生共处一个平台,把博士生作为自己的科研合作伙伴,平等相对,与研究生共同研究、共同学习,保证博士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自我空间。

    在指导方法上,导师从传授、扩展学科和专业知识向使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工具以及信息甄别上转变。互联网强大的文献和信息资源已经远远超过了导师传授的知识量,但是导师可以凭借自己的学术经验和素养指导博士生按照正确的路径来寻找知识、甄别知识、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

    访谈中,D116、D117都认为,导师在互联网时代需要转变指导方式:

    互联网时代对导师的指导方式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导师对互联网的观念、态度,以及互联网使用效果等,都需要一个不断适应和调整的过程,最终达到面对面指导和网络指导两种形式的完美结合。(D116)

    互联网对博士生师生关系的影响是促使导师指导方式的转变。导师指导不能停留在已有知识的传授,因为很多知识学生自己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是需要在研究方法、研究方向等方面加强对博士生的指导。(D117)D113建议导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她提出:在导师指导上,可以多多利用网络。比如通过互联网采用书面、文字交流的方式。因为文字在书写过程中,需要提炼和加工,这个过程就是双方整理思路,有时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才能把问题阐明或解答清楚。再比如师生共同参加某个学术社区,师生在整个社区中参与讨论、互相引领,这样也许更加有利于融入大的学术环境中,了解这个学术团体关注的方向,容易跟上,甚至引领这个学术领域。

    但是这种指导方式的变化在导师和博士生之间还没有达成共识。调查中发现,博士生和导师对指导形式的想法有所区别。数据显示,超过60%的博士生更愿意通过网络的形式和导师保持联系,但是导师可能更愿意通过传统的电话、见面等方式联系(71%),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差。54)。

    从图我们可以看出,博士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导师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比较直接和及时。同时导师也需要不断地调整指导形式,结合博士生的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培养工作。当然,这一数据是从博士生的视角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